今年上半年,上海服装企业之禾完成了两个“第一次”。
3月,首次登陆巴黎时装周官方发布日程,在汇聚全球时尚目光的舞台上,呈现其“2025秋冬工坊系列”。5月,首次举办覆盖天猫、抖音、小红书和微信视频号的全平台直播,6小时内收获近400万人次收看,在线上产生1500万元销量。
前一个动作告诉海外市场,之禾准备动身出发;后一个动作告诉国内消费者,新的对话即将开启。在国际轻奢服装品牌尚且为求生存,纷纷降价打折时,同样定位高端时装市场的这家上海民营服装企业,为何敢于逆势而上?
“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发展,高收入人群数量会逐渐扩大,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。”之禾卡纷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兼之禾CEO(首席执行官)叶寿增认为,国内服装企业必须进行品牌升级,才能符合未来的市场需求,走向长远。
市场反馈验证其商业逻辑。2023年以来,之禾从设计研发、生产制造到零售场景,用三步棋完成一场系统性改革,不仅实现客单价跃升,并且从去年10月开始,已经连续8个月增长超过15%。
一场细胞级的改革
1997年,之禾在上海诞生,本着为都市通勤人群做衣服的初心,以舒适自然的风格切入通勤赛道。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脉动,之禾曾以每年20%的增长率,成为国内高端时装代表品牌。
但是当消费市场在疫情之后来到恢复期,服装行业承压之下也走到分叉口。不少与之禾相近的高端品牌选择放下身段,主动降价或打折促销,如Maje、Sandro等轻奢品牌时不时在官网上大打折扣。虽然能解燃眉之急,但难以避免损伤品牌的副作用。某些知名国际品牌就曾因频繁打折导致品牌价值崩塌。
前车之鉴下,之禾选择另一条路:让品牌向上走。
“消费者受经济环境影响,变得更为理智谨慎、关注质价比,不少人对国际大牌祛魅,现在转向选择国内品牌。”叶寿增认为,中国服装进行品牌升级将迎来更大空间。
对比欧美等时尚产业成熟的国家,中国在市场规模和供应链维度明显占据优势,唯独在设计与品牌上仍欠火候。于是,之禾改革的第一手棋,就从设计研发开始,对产品进行“细胞级”重塑。
首先,从组成服装的“分子”——面料入手,如将意大利进口面料的使用比例从30%提升至50%,并且成为意大利顶级面料供应商Loro Piana(诺悠翩雅)在中国内地唯一授权使用其面料标的服装品牌。“面料本身的研发工艺、审美设计能够影响到服装的时髦度与质感。”叶寿增以采访当天身上穿着的夏季羊毛西装举例,Loro Piana研制的凉爽羊毛面料,凭借轻薄透气的特性使其能够应对炎热的天气。
紧接着,之禾又从设计思路入手,为产品重塑筋骨。一方面,梳理出工坊系列、中国五色、基础衣橱、户外运动系列等多条产品线与胶囊系列,由各自独立的团队进行设计,勾勒品牌个性。另一方面,增加艺术IP合作,注入更多文化内涵。比如与上海博物馆牵手,将《桃花双绶图》《莲塘乳鸭图》等历史名作融入设计。合作系列一经推出,就成为爆款。
一座全新的零售花园
传统服装企业近年来受到冲击的另一个原因在于,长期以来惯性依赖百货商场等线下柜台渠道。因而,当曾经的主阵地面临人气流失等挑战时,服装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对话沟通也亮起黄灯。2024年,全国关闭超40家百货购物中心,70%头部企业利润下滑;服饰行业同样迎来闭店潮,去年关店超3546家,其中不乏知名品牌。
“我们认为不能再固守传统的商业模式。如果只是在百货公司里开个柜台卖货,随着消费者习惯的变化,品牌可能会失去退路。”叶寿增说。
因此之禾落下第二步棋——在上海市中心,打造一座新型的零售商业体:之禾卡纷花园。这是之禾在国内的首个街店,也是品牌在零售端的创新尝试。衡山路上,总面积1600平方米的四栋洋房内,集合展览、书店、餐厅与零售门店,让消费者在历史建筑构成的优雅环境中,进行观展、拍照、逛街、约饭等等的综合体验。
去年中旬,之禾卡纷花园甫一开业,随即成为上海新晋网红打卡点。为何一炮而红?其一,选址在最有上海城市特色的衡复风貌区,本身浓厚的文化底蕴天然成为人气聚集地;其二,商业模式切中当下消费者对线下零售空间的新诉求:在供应商品之余,还提供特色体验、社交空间,给予消费者情绪价值。
“就好比餐厅的环境会影响食客对菜品价值的判断。当品牌从一个200平方米的商场店铺搬迁到独立的复合商业体,零售端的形象也会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。”之禾卡纷花园第一年营业收入就超过预期,达到5000万元,今年预计将增至8000万元。
更重要的是,首店的成功为品牌树立了一个可复制推广的商业模式。未来,之禾将在杭州、成都等国内十个城市再造更多的零售花园。
一块“上海制造”的金字招牌
事实上,之禾进行品牌升级,还藏着更深远的目标:走向全球。
从2013年在巴黎设立创意中心开始,之禾已经着手出海。2018年,之禾收购法国时装屋Carven(卡纷),2019年在巴黎乔治五世大街35号开设首间之禾全球旗舰店,之后陆续在欧洲开设4家街店。
但在叶寿增看来,这还不够,品牌走向世界,还需要一套强劲的核心动力系统。于是企业在上海落下至关重要的一步棋:在松江建厂,布局自有供应链。当国内其他服装品牌试图将生产转移至更“便宜”的地方时,之禾以“上海制造”赋能品牌价值。
从全球高端时尚产业来看,路易威登、普拉达等国际一线品牌向来将产地作为品牌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巴黎出品、产自米兰等标签在消费者心目中,如同国际时尚之都喊出的响亮口号,甚至与高端时尚画上等号。
曾被誉为“东方巴黎”的上海,将时尚消费品列为六大重点产业之一,经年持续深耕。2022年,《上海市时尚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(2022-2025年)》发布,提出力争到2025年,实现产业规模超5200亿元,年均增速5%。
“我们相信,上海会变成和纽约、巴黎等城市一样的权威产地。‘Made in Shanghai(上海制造)’将成为一块金字招牌。”叶寿增说。
也正因此,之禾从买下工厂开始,不断增加“上海制造”的含金量,持续引入最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。如梭织工厂中应用瑞典ETON吊挂、智能终端等自动化、信息化设备;物流中心装配35层高货架位穿梭车无人仓OSR和自动悬挂线等核心硬件,打造成最先进的“黑灯工厂”。制造环节的智能化升级,使之禾的产能提升近30%。
叶寿增认为,之禾向全球发展的物理条件至此终于成熟:“设计部门的改革也完成了,零售也建立了新的系统,工厂的产能也达标了。凭借这一套在国内练就的基本功,接下来,之禾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全世界供货了。”
行动已经开始。巴黎时装周的亮相之后,之禾在巴黎的创意中心升格为业务中心。望向下一个十年,甚至更多个十年,之禾的战略重心已然明晰:扬起“上海制造”的风帆,让中国时尚乘风远航。
胜亿配资-炒股配资资讯-正规股票配资门户网站-360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